大部分古法成像技法不需要暗房或特殊器材﹣可以在一般的室内微光中即可进行,也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可以当作嗜好般的与小孩一起玩,也可当作一门专业的钻研下去﹣可以纯粹当作是好玩的发现,但对于任何有热情、耐心和愿意多花时间练习的人,也可创作出如大家口中所说的“伟大照片”“白金版 platinum print”作品﹣最持久以及拥有最多细节的影像传统摄影或数字摄影支持者均可享用﹣日光显影也可使用数字档案进行创作每一张作品都是绝无仅有﹣每一张纸都是手工涂覆并做曝光与冲洗,也因此是无法复制的个人创作力的极致展现-藉由从制作感光相纸开始的手动过程,个人可以享有绝对的掌控的

最近有点怀疑论调。 有人问怎么好久没拍照了。 是,我越来越怀疑此类视觉表达的说服力。 不久前和一众去了柏林城的摄影展 ,有个德国摄影师作导游,其意在给我们做些名词解释:gelatin silverprints, platinum, resinotype, gum bichromate, saltprints, Vandyke process, blah blah blah等等.技术领域的维度和复杂度令人喟叹,可内容不外乎视觉政论、老照片、陈腔滥调风光照或生活瞬间。 冷眼旁观摄影师们谈论印刷技法的痴迷度,俨然一个个发明家。 不由想起此前一个版画老师以同等的热忱说起他心仪的阳光蚀刻技法(solarplate)这些年间创造了如此多令人振奋的可能性。

我倒并非执意站在形式主义的对立面——我只觉得这世界越来越热闹,但每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小,说的话也越来越无聊,噪声里净是些宣言和标榜,借助各种形式的扬声器。 至于照片——能否透视到它超越修辞范畴的潜力,在那以前,它将仅限于文字的佐餐。

当下摄影的大环境是,电荷耦合器件(即CCD)成像在那个发明了方便面的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技术的革新是日新月异。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过程一下子把摄影拉下了神坛,其中复杂的技术门槛没有了,随着摄影仪式感的消失,一些优雅与沉着也随着消失殆尽。当图片文件数量以几何数级增长的时候,人们的心却开始慌了:这张图像属于“我”吗?“我”不确信到底拍到了什么?不明白“我”拍到了又能怎么样?

图像制造的速食化在一方面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捷,同时也给真正沉迷于摄影艺术的人带来沉重的自我焦虑感。古法成像就在这样一个语境中适时的诞生了。他们通过探索性的工艺技巧DIY相机,自己配置、涂布感光材料,并且目光不仅仅局限在湿版摄影法,更把“野心”扩张到达盖尔银版摄影法,三色摄影法,蛋白印像摄影法,立体摄影法等诸多古典的摄影工艺领域。观看他们作品的过程是一次令人身心愉快的视觉经历,不同的感光材料所带来的丰富影调对于看多了数码影像的眼睛来说可算是一次饕餮盛宴。通过这样的观看你会明白,这个圈子不是保守传统的遗老遗少,相反他们用这个最古老的摄影工艺向最先锋的摄影语言提出问题——作为艺术的摄影核心价值在哪里?我们要被机器所控制还是由我们来控制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