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7 德国医学教授J•H•舒尔茨发现硝酸银具有感旋光性能。
  • 1826 法国J•N•尼埃普斯用光敏沥青涂布锡板获得影象的“日光绘画”问世。
  • 1835 F•塔尔波特完成了用图纸浸泡氯化银溶液获得负像,再复制出正象的“光力照相法”。
  • 1837 法国画家L•J•M•达盖尔用自己发明碘化银法拍出照片《静物》,1839年正式推出,命名“达盖尔摄影法”。
  • 1839 1月29日,英国天文学家J•W•F赫歇尔配制出迄今仍在使用的定影剂“硫代硫酸钠”。
  • 1840 F•塔尔波特首次用碘化银用作感光剂。
  • 1841 F•塔尔波特的用碘化银用作感光剂取得英国专利,命名“卡罗式摄影法”,后又称“塔尔波式摄影法”。奠定了负象——正象的感光洗印基础。
  • 1847 J•N•尼埃普斯的侄子A•尼埃普斯研制成功“蛋白玻璃”感光板。
  • 1850 L•D•B•埃夫拉尔发明“蛋白相纸法”(一说为1848年6月)。
  • 1851 F•S•阿切尔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诞生,该法又译作“湿珂罗丁法”使摄影的感光材料发展到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
  • 1852 H•V•赫尔姆霍茨提出以T•杨的彩色感觉理论为基础的彩色照相法。
  • 1852 12月,卢谷勒发明“蜡纸版”感光材料。
  • 1854 法国人M•A•戈丹的“干珂罗丁法”问世。
  • 1855 J•C•麦克斯韦尔发明了加色法彩色摄影原理。1861年由T•萨顿用三色滤光镜予以验证,(时间有说为1860年)。
  • 1868 L•D•奥伦提出减色法理论。
  • 1869 C•克罗同样独立提出该法设想。
  • 1871 R•L•马多克斯发明明胶溴化银照相干板,创立了现代所用负片——正片的印制方法。
  • 1873 德国H•W•乌盖尔发现某种染料能使感光乳剂的感色性能从兰色扩展至绿色,为创造“正色乳剂”创造了条件。
  • 1876 英国正式投产“干板”,使感光材料发展走上商业化道路。
  • 1882 “正色感光板”在英国正式上市。
  • 1884 美国G•伊斯曼制造出剥离式纸基卷片——即“美国卷片”。现代感光材料的“形态”已确立,此类胶卷成为当今135相机的通用的胶片。
  • 1889 (有作1887年)美国“伊斯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生产出柯达硝化纤维卷片。
  • 1890 英国赫特和德里菲尔德用感光特性曲线制定“H—D”乳剂速度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感光乳剂速度系统。
  • 1893 爱尔兰的J•乔利发明条色屏彩色摄影法。
  • 1896 J•R•C•利泽冈提出柱镜屏法。
  • 1901 法国发明不易燃的醋酸纤维素,为安全胶卷问世创造条件。
  • 1904 德国B•霍莫卡和E•克尼希发明黄红两色染色感光剂,为生产“全色片”问世创造条件。
  • 1905 法国生产出世界第一个淀粉加色法感光板—“天然彩色感光干板”(即L•吕米埃兄弟用J•乔利发明的方法制造出来的正片。
  • 1906 英国生产出黑白“全色”感光板。(一说首批全色胶片和干版为德国生产)。
  • 1908 世界第一个商业安全软片“柯达赛尔厄奥醋酸纤维素”胶片 问世。
  • 1912 德国阿克发菲舍尔公司制成了内偶式彩色感光片。
  • 1916 阿克发感光镶嵌干板问世。
  • 1919 美国亚当斯和哈勒共同发现新敏化色素(Kryptocyanine),促进了 红外线摄影的发展。
  • 1923 三醋酸片基问世。
  • 1926 美国卡普斯塔夫公布了自己发明的微粒显影液处方D76。
  • 1930 三醋酸片基取代了硝化纤维片基。
  • 1931 第8届国际摄影会议决定以DIN(德国感光工业规格)为国 际统一标示感光片感亮度的术语。
  • 1932 阿克发彩色感光镶嵌胶片问世。
  • 1933 伊斯曼公司生产出红外线干版。
  • 1934 伊斯曼公司生产出彩色软片。
  • 1935 美国小L•戈多斯基和L•曼内斯研制成功减色法三层乳剂彩色反转片——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
  • 1936 美国柯达推出厂家冲洗的135反转片。
  • 1936 德国阿克发推出摄影者可以自己冲洗普及型减色法三层乳剂彩色反转片。
  • 1942 美国“柯达”公司和德国“阿克发”公司先后推出彩色135负片。
  • 1943 美国“安斯科”公司推出供制作彩色幻灯片用的彩色反转相纸。
  • 1944 我国天津七星摄影器材厂生产牛皮熬制的明胶,手工涂制,照相干版上市。
  • 1945 “安斯科”又推出摄影者自己能冲洗的的反转型“安斯科彩色胶片”。
  • 1946 美国“柯达”制造出使用者可冲洗的爱克塔彩色反转片和染料转印法。
  • 1947 美国E•H•兰德博士发明黑白即显摄影法,并由“波拉”投产,是世界上第一个黑白即显系统。
  • 1948 我国东北电影制片厂化学研究室生产黑白正片乳剂,涂制再生胶片。
  • 1950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成功合成感绿菁染料——“南岭红”。
  • 1955 美国“柯达”生产出ASA200的“3——X胶片”和ASA650的“皇家X全色片”的高感亮度细银粒的黑白胶片。 聚酯片基问世。
  • 1956 我国已有汕头公元厂、天津感光胶片厂和上海感光胶片厂三家国营厂家。
  • 1958 天津感光胶片厂生产ISO40-50黑白全色负片。
  • 1959 厦门感光化学厂生产黑白照相纸。
  • 1960 E•H•兰德博士又发明彩色即显感光片。
  • 1963 剥离式波拉彩色即显胶片上市;“西巴”彩色反转纸问世。
  • 1965 柯达克罗姆2型问世。
  • 1967 中国第一家胶片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投产。
  • 1968 柯达推出“涂塑”(RC)相纸。
  • 1972 “波拉”生产出高质量非剥离式(亦称单页式)SX—70彩色即显片;“柯达”推出110彩色胶片。
  • 1973 我国第一种感光专业期刊《感光材料》创刊。
  • 1975 中国科学院成立感光化学研究所。
  • 1976 “柯达”随后亦推出非剥离PR—10彩色即显片与波拉竞争。
  • 1976 我国已能生产油溶性电影正片、电影底片(ISO40-50)和彩色中间片。
  • 1977 我国化工部第二胶片厂在河南建成,以制作涤纶片基作基底的通用产品。
  • 1980 英国“依尔福”推出XP1彩色工艺黑白胶片。
  • 1981 中国感光研究会成立,期刊《感光化学与光化学》、《影像科学与实践》创刊。
  • 1982 柯达“碟式软片”上市。
  • 1983 “波拉”公司生产ISO2000/44°全色灯光片。
  • 1984 “柯达”公司生产ISO1000/31°彩色负片VR1000。
  • 1984 我国感光材料生产完成了“水溶”改“油溶” 全部工作。
  • 1985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的“乐凯2型100”彩色135胶卷面市。
  • 1986 柯达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块电子感光材料(CCD),为数码相机的问世创造了条件。
  • 1987 日本生产高感亮度的彩色负片SR—V3200为其时最高感亮度的胶片。
  • 1988 我国已生产感光材料3260万m2,占世界总产量1.4%。
  • 1989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推出第二代彩色135胶卷“乐凯BR100”。
  • 1993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第三代彩色135胶卷“乐凯GBR100”上市。 推出柯达埃克塔25彩色负片。
  • 1997 柯达金软片系列(100、200、400、800)上市。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第四代彩色135胶卷“乐凯新金100”上市。
  • 1999 推出以显微T粒子替代园型粒子的高感亮度软片系列(200、400、 800)。
  • 1999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推出第五代彩色135胶卷“乐凯超金 100”。
  • 2000 柯达公司在本年度美国照相市场协会(PMA)举办的博览会上推出专业彩美(SUPRA)FG400度和FG800度高感亮度和高品质的彩色负片。并获2000年–2001年度TIPA大奖中最佳负片奖。 柯达推出皇家8型金相纸和丽晶8型相纸。
  • 2000 富士推出晶彩400、800度135彩色负片。
  • 2001 富士用第四感色层技术和最新先进的乳剂技术又推出“富士晶彩X-TRA400、800度”135mm彩色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