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幅摄影镜头展现着一部百年光学发展史。和大多数小画幅普通摄影者不同,大画幅摄影世界镜头有着强烈应用倾向性,每一种特殊的要求都导致对镜头的评价有所不同。
摄影光学一开始发展就是为大画幅服务的,传统光学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在进两步退一步的曲折前进,总体而言,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光学水平大大提升,而在漫长的百年发展中,总有一些特别明亮的闪光。下面从广角,标准焦距和望远长焦这样的结构来分类介绍大幅镜头。
第一部分:广角镜头
1. 最古老的广角镜头—海普冈Hypergon结构及其系列镜头。
海普冈镜头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了,海普冈是典型的超广角镜头,结构非常简单,仅有两片两组,由两片曲率非常大的鼓型镜片,因为仅有两枚镜片,所以不能校正球差和色差,为了尽量避免球差,这类镜头的最大光圈都非常小,一般多在20-30左右,缩小小光圈可以有效地减小球差提高分辨率,由于是超广角镜头色差的影响并不明显,这类结构的最大优点是视角非常的大,最大可以达到130度,而且畸变很小,Zeiss Series V Protar就是属于这个结构,基本视角可达110度以上,目前具有可用价值的应该还是有的,因为这个结构的两片鼓型镜片曲率非常大,加工异常困难,而且其表面精度和材质对光学水平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这种结构依靠两个镜片间的间距来控制像散,镜筒的材料也是非常考究的,1901年菜斯的Zeiss Series V Protarr尽管有多家公司依据专利生产,但其价格一直属于天价。
这个结构由于不能校正球差和色差,因此成像的反差不是太高,分辨率也很一般,不过这个结构依靠缩小光圈来减小球差,在很小的光圈下,成像的反差还是非常不错的,整体画面的均匀性也异常好,作为爷爷辈就停产了的家伙,到目前为止保存完好的应该很少了,正因为这个结构独特的要求极高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即便是到今天他还是可以用的,一般而言,这类的镜头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彩色摄影的需要,多少都有一点偏色,不过由于这个结构没有胶合镜片,反而在悠久的岁月中更容易保留自身稳定的质量,对于黑白,较低的反差有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并且无损于其对色调过渡的能力,这镜头的个性需要适配喜欢他的人。
也许你会问,这样的镜头既难寻找也很贵,哪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呵呵,对于一般拍摄45,810的朋友,介绍这个镜头或许是浪费表情,但对于11×14,12×20或者更大画幅的朋友,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广角镜头,Zeiss Protar算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了,如同它诞生的年代,这支镜头对于这些不需要放大的画幅是非常合适的,由于不需要放大,因为无法校正球差而分辨率较弱的镜头能提供在印相纸上远远超过人眼极限的清晰度,超大画幅拍摄所采用的极小的光圈进一步避免了他结构上球差的缺陷。Goerz/Zeiss Hypergon 6in/150mm这一只镜头以区区150mm焦距提供了140度的视角,可以轻松覆盖20×24这样的巨无霸,甚至还有一点点空间可以移轴。
生产过这个镜头的公司很多,比如B&L博士伦,据我所知应该是以它的产量最大,质量也应该是最一般的,博士伦会把结构和材料使用较差的命名为B&L Series IV Protars ,视角只做到90度,而B&L Series V Protars视角就做到100度,英国的ross和法国的卡伊斯过于稀有,估计质量和博士伦差不多,有老头专家也称这两家的更好,究竟是从稀有这个角度来说还是从实用来说也没有仔细询问。需要注意的是只有Zeiss Series V Protar才达到了110度视角,而后的Zeiss Series VII Protar同样是90度视角的镜头。
2. 托普岗topogon
蔡司的topogon结构是在hypergon结构上设计的,他在hypergon两片曲率巨大的凸透镜中间增加了两片弯月形的平光或负透镜,因此是平光镜因此并不影响hypergon原有结构上的平整的像场,这两篇平光镜主要是利用本身材质的不同的色散差异对两片正光透镜分别进行色差配对校正,其次利用弯曲表面产生的球差对消原有结构上不能校正球差的缺陷。Topogon是第一支能对基本像差进行校正的镜头,光圈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大,最大可到f6.3,不过有得必有失,topogaon镜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ypergon结构的生产难度,但增加了两枚生产难度同样高的镜片,而且需要布置原有结构中较为紧密的空间内,设计和加工的难度实际上是更高了,另外新的镜片带来另一个烦恼,topogon结构的镜头畸变都比较大,第一只topogon镜头是菜斯1933年为航空摄影生产的100mmF6.3视角有100度,生产和校正异常完美,畸变都非常小,分辨率非常高,因为当时侦查相机使用180*180胶片,这支镜头是可以用于57相机的,实际上也确实有人改装用于57和45相机。
大多数topogon结构的镜头视角都在70-90度之间,大画幅镜头中许多厂家都有生产,这个结构本身有一个固有的大缺陷,像场内的亮度从新到边缘衰减非常快,这也是很长时间内,在民用领域里应用很少的原因,现在可以利用中心灰滤镜来弥补这个缺陷。生产过topogon结构镜头的厂家和各自对应的称谓如下
Bauch & Lomb: Metrogon, Process Anastigmat
Boyer: Perle
Busch: Omnar
Dallmmmeyer: Wide-Angle Anastigmat
Goerz: Geotar, Rectagon
Ilex: Anastigmat Series D
Kodak: Wide-field Ektar
Meyer: Aristostigmat
Rodenstock: Eurynar, Luminar, Ronar
Ross: Homoentric
Schneider: Isconar
Wollensak: Wide-angle Raptar
Zeiss: Kekla
在这些镜头中Kodak: Wide-field Ektar相对生产数量比较多而且光学水平也非常高,Wollensak: Wide-angle Raptar 也比较多见,这两家同时也有比较长的焦距提供选择,因为柯达在早期新闻机中居于领导地位,其一系列为69,45,57生产的镜头即便到今天来看都有着很高的光学水平和实用价值,如果在不考虑彩色摄影的情况下,他们完全能提供足够的性能,并不比最新的现代镜头差多少。
这个结构的镜头也是生产年代非常早的,同样是没有胶合镜片,保存良好的镜头仍然会有极好的使用状态,但这么多厂家生产的镜头如何判断哪一款是比较高档的那一款是较为低档的?很简单,看镀膜,作为有四个空气面的大曲率镜头,光的透射效率已经不能忽略了,这一代的镜头常常会在高档镜头上镀单层或者双层镀膜,一般来说这类镜头都需要使用折射率尽量大的玻璃以获取较小的加工难度或者更大的视野,纯粹高折射率的玻璃需要用萤石配对消除色差,很显然萤石是很难加工成弯月形的,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色散较低折射率也较低的玻璃来做,高折射率玻璃在一定程度上对短波长光吸收强透过作用比较差,因此有比较强的偏黄倾向,镀膜本身是有色的,能够弥补一定的程度上的偏色,镀膜色彩如果是很幽深的深紫色膜,那这支镜头一定很好,如果是亮光强烈的红色膜,多半镜头的视角非常大,但选择还是以较幽深紫红色膜为最佳。
8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曾经是格拉菲的时代的佼佼者,能够提供156mm的像场,是当时能够满足45的最广的镜头,分辨率测试结果一点都不会输给最新的镜头们。
10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 像圈能够达到183mm,而135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则能够提供229mm像场,19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则能够提供318mm的像场,完全能给8×10画幅使用。至于25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则能够提供巨大的422mm的像场,据说是可以使用于11×14上的,但据考察,这个镜头实际上是设计给已经消失已久的10×12的尺幅相机使用的。这一系列的镜头都是设计成80/f22度的
3.荷洛冈Hologon
Hologon镜头设计实际上是上面那种topogon的双胞胎,它的光学结构很简单的将topogon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位置对调,但设计上并没有对调那么简单,这个结构实际上也是和hologon一样的光学特点,不过将凹透镜放在前面可以更好的补偿球差和色差,对畸变也有一定好处,弥补了一些原hologon结构的畸变较大的缺陷,和topogon一样,hologon结构的镜头也需要中心灰来弥补亮度衰减的问题。因为hologon结构的镜头出现的晚,在大画幅中应用比较少,但是,这个结构是衍生出了很多的相关的更现代的结构。
鲁萨结构,是苏联光学上的专有称谓,还有西方光学有时候叫阿维岗,这两种结构都属于Hologon结构的变形,民用光学界采用这个结构的镜头大多都是现代镜头了,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施奈德公司的super angulon,这个结构广为使用于各类高档镜头,用于航空摄影用的鲁萨镜头可以达到122度的视角,而作为大画幅摄影的super angulon只能达到100度到105度。
这个光学结构是目前光学上矫正比较完善的了,被称为最完美的广角结构,和以前的hologon,topogon相比像场亮度衰减由视场角度余弦值的4次方关系改善为3次方关系,但由于像散的原因,边缘区域的解像力下降比较快,不过由于色差,球差,彗差的矫正都比较完善,这种结构的成像一般都很明锐,色彩表现也很好。super angulon系列镜头对比其他结构镜头的成像特点主要是反差适中,色彩表现好,目前施奈德生产的super angulon从38一直延伸到210,本来还有很稀有的250super angulon的,不知道于何时就停产了,也从未见过这支镜头的照片,估计像圈巨大,用者寥寥。
最新的super angulon是XL系列的,据称视角可以达到120度,但标注上还多是110度,和一般人认为的xl系列采用了非球面镜片不同,super angulon的xl系列是没有增加非球面镜片的,因此由于视角的增大,像场的亮度衰减就比较值得重视了,厂家为这一系列的镜头专门配备了特殊的中心慧滤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心和边缘的亮度一致。
对于中心灰滤镜,xl系列的super angulon实际上并不比普通的同焦距的镜头亮度衰减的多,他们的亮度在同样的视场位置基本是同一个级别的,其差别很难在曝光上看出来,只不过由于大幅增加的像场的部分和中心亮度的对比相差过大,才使中心灰变的必要,在一些移轴范围小的机器上使用像场大过移轴范围很多的xl镜头的时候中心灰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而普通非xl的镜头其实一样需要使用中心灰,不管是罗顿斯德公司还是施奈德公司,其中心灰都遵循两个数学规则,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可以互换的,较浅色的那个适合xl和普通super angulon系列使用。用户需要使用中心灰与否应该可以自行判断,拍摄出的照片有没有明显的暗角或者是否需要常常工作于相机的极限像场边缘。
大多数super angulon因为像场亮度衰减的问题在标注像场大小数据的时候都有所保留,一般可以认为其保留了接近5度的余量,如果用户可以忍受在那余量范围内较暗的亮度(通过减小光圈和附加中心灰可以一定程度上修正这个问题),这一部分也是可以使用的,比如super angulon 121F8像场只标注了291mm/f22,但它实际上是可以覆盖305-315mm的,进一步缩小光圈,还可以使它的像圈达到328-335之间。因此很多玩810的朋友也偶尔使用这一只镜头来应急获得原本没有的超广角的效果,专业使用上并不推荐这样使用,但可以用有时还是能有大效果的。
super angulon下一步的发展是在结构中引入非球面镜片,比较可能出现的改进将会是首先在前后组的第一片镜片上,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该结构镜头的亮度衰减问题,将会把原有衰减度由立方关系降低到平方关系,基本可以摆脱中心灰,而且视角可以扩展到140-150度,那个时候即便是38mm的镜头也可以在45上应用,如果还能在光圈附近加入非球面镜片,那么镜头的光学解像力还会大大的更进一步,能够提供更加锐利的影像,考虑到成本和现有胶片水平,估计这一步改进可能会背依经济行为目的的取消。
超广角镜头,很多航空相机使用,因为使用级别不同,那种光学镜头的成像水平数倍于民用系统,就算二战时期的产品也比今天最新最好的民用镜头更加出色。
对于大画幅,尤其是鲁萨结构的,航空镜头可以注意选择这样几只。
(1).苏联鲁萨系列,鲁萨49,焦距70mm,光圈F6.8,视角122度,像圈f22时为305mm,全开光圈为264mm,解像力约220线对/mm。想象一下,810可以使用70mm焦距的镜头,那该会有多么广阔?
(2).苏联的祖国-26,实际上也是鲁萨之一,焦距55mm,光圈F8.4,视角133度,像圈253mm/f16,最大298mm/F64。当然鲁萨38更变态了采用了非球面镜头以后焦距36mm,F7.7视角148度,可以供57使用并且有很大的移轴范围,当然,你还得没皮腔挡着,胶片的平整度也很关键。
(3)东德生产的拉米冈就比较温柔了,150mmF4.5,视角94度,全开光圈视场94度,像圈314mm,对比一下久负盛名的施耐德super angon165F8,全开光圈的时候342mm,f22时398mm.
(4)瑞士的阿维冈aviogon也是可以考虑的,它的115到170都是这一结构,都可以使用在57和810上。
还有一些其他国家航空镜头,同样具有很高的光学水平,这类东西可遇而不可求,而且都需要改装,大部分国家的航空胶片有这样几个规格,180*180mm,225*225mm,150*150mm,300*300等等航空用镜头都是可以使用于大画幅的,不管哪一种其设计的分辨率和普通的相比都高得惊人,而且除了专用的鸟瞰镜头,其他的都是几乎没有畸变的镜头,尽管大多数这类镜头是用来拍摄专门的高反差高分辨率的黑白胶片的,由于出色的光学素质这类镜头拍摄彩色或者黑白摄影都是极其适合的。
对于这一类镜头,尤其是施耐德的super angulon系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色彩表现能力,super angulon擅长提供极高质量的像场中心部分,他的反差中等偏高,色彩过渡和色彩的艳丽在所有的镜头中首屈一指,super angulon生产时间比较长,产品也分高档和低档的两条不同线路,较高档次的镜头会有比较好的作工和材料构成,早期的super angulon是单层镀膜的,而后期则改为多层镀膜。并不一定单层镀膜的镜头就一定差于多层镀膜的,对于早期施耐德,品质最好的镜头是提供给Linhof的,从2手市场上的印象来看,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考验,事实证明,linhof特选系列的镜头确实具有最好的质量和耐久性,一般旧镜头常见的一些问题很少在linhof特选中出现。
4.比奥冈biogon
蔡司的比奥冈镜头的名声非常大,它是半对称的光学结构,和前面的广角镜头的发展不同,比奥冈结构是从中焦的松纳中衍生过来的,设计上参照了完全对称的鲁萨也就是super angulon结构,实际上可以把super angulon的结构看作是比奥冈的一个变体,只不过从光学结构设计上看,一个倾向于完全对称,以方便校正像差,而一种则利用刻意些微的不对称来弥补一些固有缺陷。作为较晚出现的光学结构,比奥冈没有那么多厂家生产了,菜斯自己也只做了很少的几只镜头给不同的画幅使用,尤其以在120篇幅上的最为出名。比奥冈结构出现以后,现代计算光学因计算机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比奥冈结构也出现了很多变形,绝大多数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super angulon结构的优点,致使某些厂家的结构很难说出是延续哪一种经典的设计。
完全经典的比奥冈镜头,继承sonnar结构在集光能力上的优点,光圈值可以做的比super angulon结构大,一般这种结构的摄影镜头都能将f值做到4.5,而且由于是不对称结构,前后组的口径可以做的不一样,后组可以做得更小一些,较小的画幅上能做到2.8或者更大,菜斯在大画幅镜头上只有2只很少数量的比奥冈镜头,大多产于60年代。53mmF4.5提供给格拉菲 XL 69/67新闻相机,而75F4.5比奥冈则提供给当时的linhof。
罗敦斯德公司因为曾是菜斯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光学技术大多来源于菜斯,现代生产的grandgon和grandgon-n都是经过一定变形的比奥冈结构,虽然从结构上来说,罗敦斯德公司的光学特点更多地倾向于(基本上就是) super angulon那种经典的对称结构,从实际效果和结构图来看,两家公司的镜头基本上是一回事,甚至中心灰都可以通用。罗敦斯德公司长期提供镜头给瑞士的仙娜,仙娜标注自己的品牌仙娜珑销售,同时罗敦斯德镜头也提供部分镜头供美国的culmat使用,今天的culmat已经和cambo是同一家公司了,美国将这部分镜头标注为caltar(caltar镜头来源很复杂,如何选择后面会专文叙述)。
而现代最新的尼康系列也是采用的变形比奥冈结构,fujinon则不清楚,从其结构图上看似乎也脱不开这个关系。
经典比奥冈结构(专指菜斯的镜头)的特点部分来源于sonnar,因为不对称所带来一定的不完全校正的球差和彗差让镜头的焦外成像相当悦目,在保留了sonnar结构本身锐利和色彩及其色彩过渡的表现能力下,通过不对称镜片的修正,整个像场内的照度均匀性大为改善。就菜斯的两只镜头而言,反差和锐度都非常的高,色彩表现艳丽(感觉没有施耐德那么艳,但比罗敦的又要好一点),色彩层次过渡非常好。像场中心到画面边缘的亮度衰减在广角镜头中是最轻微的,而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确是所有镜头中最好的。不过就75f4.5的指标而言,视角90度,它只能提供175mm/f22左右的像圈,并且缩小光圈并不能给镜头带来多少明显的像场增加,当然较大光圈的时候像场缩小幅度也很小。
对于罗敦斯德的grandgon-n镜头,它的结构和成像更类似于super angulon,不过还是有些细微的不同,首先罗敦斯德的镜头像场亮度从不完全对称中获得了一定利益,一般来说罗敦的镜头像场亮度衰减没有施耐德super angulon那么快,不过即便如此,罗敦镜头像场衰减并不是能够忽视的,因此罗敦斯德也为自己的镜头配置了中心灰渐变,不过因为罗敦镜头的衰减小这个特点,它看上去并没有施耐德那么必要,但从测试结果看,两者的亮度衰减律是一样,因此,罗顿德灰渐变也是可以用在施耐德镜头上的。当然这也看什么样的用途,如果是建筑摄影,广告摄影这种要求比较精准的场合,还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据我所认识拥有这些镜头的人们,很少有人为其配置中心灰。和super angulon相比较,grandgon-n反差略微大一点,镜头对线条的刻画感更强烈,显得要锐利一些,色彩及其色彩层次过度轻微的落后于super angulon,但仍然居于非常出色的地步,罗敦的镜头还是比较好的继承了菜斯系列光学镜头的特点,比较均衡,当然他距离菜斯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5. 达狗Dagor结构的镜头
1892年被设计出来的dagor结构可以说是现代光学的开始,蔡斯公司的Goerz先生设计的这个结构于1904年开始在蔡斯的以设计者命名的GOERZ公司中生产,生产持续时间很长,在GOERZ公司推出这一领域前,所有的技术资料转交给施奈德公司,而后施奈德以angon这个命名代替了声名赫赫的dagor继续生产。
Dagor镜头采用6片两组结构,也是对称型的正光镜头,它可以看作是海普岗结构的一种衍生,由于采用了胶合镜片的技术,一片加工难度大的镜片可以分成几份由几块镜片分别承担,因此这个镜头是能够大规模普及的第一款设计,也正由于多块镜片胶合成的镜组可以利用不同的玻璃属性进行更好的色散校正,dagor镜头结构实际上是处于广角结构和标准镜头结构之间的一个结构,从海普岗那里继承来的广角镜头的特性和多镜片校正本身是有一定冲突的,大多数成品的dagor镜头都是在60-80度之间的,但因为它能很好的校正基本的几种高级相差,因此口径可以做得比以前的镜头更大,一般极限是f6.8,因此这类结构的镜头绝大多数都是F6.8的。
Dagor镜头刚出现的年代,还没有镀膜工艺,这个结构在设计上也因此避免了过多空气面造成的界面反射效应,仅有四个空气面,光线的透过率算是非常高的,后期绝大多数镜头都还是被加上了一层单层镀膜,具有单层镀膜的dagor镜头有着和现代镜头相似的透光率。一般据认为是编号77xxxx以后的镜头是具有镀膜的
由于dagor镜头是第一款复合胶合镜片的镜头,胶合技术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质量上好的胶对光学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普通的明胶,树脂胶都有一定的缺陷,那个时候也没有高级的人工合成的改型胶,所采用的一般认为以当时无污染寒冷的蛮荒之地加拿大所产的一种特殊的树脂是最好的,作为一种有机物,特别是自然界的有机物,胶的出现让镜头多了一个最为烦恼的问题–霉,霉的产生和胶的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作为真菌的一种,霉的孢子的存活能力相当的惊人,而且并不需要氧气就可以生存并且发育,自从有了胶合镜片以后,霉就成了每一个用户的噩梦。除了霉,胶合工艺也有固有的问题,胶是液体状态的,要他成为凝固状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小的无机分子会挥发,这样会在胶的内部形成很多微小的疏松孔,从而影响了光学的透过率和光波长的吸收率,不过在民用光学,有些缺陷是可以接受并且可以弥补的,采用低压高温熔融法,基本上可以将这个问题最小化。在镜筒的加工中,越精密越是密封性好的,相对而言胶的稳定性越好。
除了胶本身的工艺外,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老化和氧化的问题,因为一般不会接触空气,空气氧化的可能性较小,氧化一般还是发生在交替结构中自身所含一些不太稳定的游离氧造成的,老化也可归入这个问题,氧化会导致胶层混浊,而老化一般则是胶质性质改变,发黄,或者偏青。质量好的胶这个问题出现的时间比质量不好的强几十倍,另外过多的接触强紫外线也会让这个问题突出。
在胶合问题上,还有一个问题制约着dagor镜头,玻璃镜片的热应力问题,光学玻璃除去本身高纯度均匀性的问题以外,热应力也是一个很影响光学水平的,在前面介绍的几种结构,尤其以海普岗,topogon,hologon这些镜片结构简单的对这个要求最高,玻璃熔融到冷却到常温,如果速度过快,热应力和玻璃均匀性都会有一定的问题,理想的速度是6in直径2in厚度的毛胚以每小时0.1度的速度凝固,更小的毛胚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一般而言还是最好别高于3度/小时的速度,世界上最大的折射式望远镜的1米直径毛胚花费3年时间冷却,而5米反射望远镜花费了15年时间冷却,这还是非胶合镜片,要求比较低的了。胶合到一起的镜片,如果应力小,相互间的结合紧密,光学品质不容易随时间迅速下降。而应力大的镜头,随环境温度影响而诱发较大的变形,一方面造成解像力损失,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镜片脱胶。
生产这个结构的厂家不多只有下面这几种 Zeiss: Orotho-Protar, Statz Anastigmat Series VI 。Schneider: Angulon
蔡司标示自己镜头的还有几种不同的,Statz Anastigmat Series VI是较早的,普遍是采用黄铜镜筒的,Orotho-Protar 则是较晚一点的,估计是用途不同,绝大多数菜斯还是标志GOERZ DAGOR销售的,历史上生产的dagor镜头主要是提供给45,及45以上的画幅采用,dagor成像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其出现的年代是黑白摄影的顶峰时期,其独特的层次和色调过渡直到今天仍然令许多人痴迷,虽然dager镜头可以作为一种广角镜头使用,但是它边缘部分的成像反差和锐度都比较低,解像力也不高,绝大多数使用者都还是把它当作一只类标头,使用于69,45这类仍然需要高倍放大的画幅,其解像力和反差还是不如今天最新的镜头,而在810这一类只需要很低的放大倍率的画幅中,这个镜头可以足够的满足反差和解像力的要求,并且将其个性化的味道展示得很清楚,而在11*14以上,不需要放大的画幅,他的成像远超人眼的极限了,而它的味道成为最主要的选择要素了。
大部分goerz dagor都是70度的设计,F6.8的光圈,而标志WA的,基本都是80度设计,由于dagor镜头生产的数量和品种比较多,尤其是大视场角的,好多镜头都成为今天玩弄超大画幅必然的选择,165f8能够提供足够的像场给810使用,它在黑白摄影领域有着惊人的名声,19in f7.7 则更为惊人,f22时能提供12*20使用,f45时像圈巨大接近一米,20*24也不在话下。
Dagor镜头也分成好几个档次,质量最好,成像也最好的是所谓的金点,还需要分是较古老的还是较新的AM头,不太清楚AM的含义,我想没有的大概是指在德国本土菜斯生产的,有AM的多半是因一战而迁移至美国的美国goerz分公司生产的。
对于施耐德而言angon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了,而当时的施耐德公司如同现在的适马一样还是一家很小的专业镜头厂,大多数的angon头都是80度的设计,早期有部分没有镀膜的白头则是70度的,施耐德公司的生产质量和工艺要求还是不错的,但远远比不上属于菜斯的goerz,古旧的angon头在市场上的价值远远不如更为古老的dagor,光学水平上仅能和普通的dagor相比,因为这个结构胶合不如早期的dagor严格的原因,很多出现于市场上的angon镜头都有开胶和较严重发黄的迹象,需要更为精心的挑选才能得到合适可用的镜头。Super angon本身和angon没什么直接联系,只不过是施耐德公司作为下一代广角镜头进行推广的一个名称上的延续。
6. super symmar xl
单独将super symmar xl提出来是因为它的结构特殊,super symmar xl如同angon到super angon的转变一样,本身的结构相互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super symmar xl实际上是biogon结构的不对称方向发展的另一类较大的变形。Super symmar xl结构设计上混合了biogon对视觉的光学采集力和逆焦式distagon补偿结构的特点,和普通的逆焦式镜头不同,施耐德的镜头没有延长镜头本身的焦距,逆焦结构的特点全部用于发挥它扩张视角的方面,并且使用了一片非球面镜片对其进行了矫正,因此super symmar xl拥有了比以前的结构更加清晰,反差更大更锐利,表现色彩更鲜艳的能力,并且镜头的体积和口径不会象super angulon那样大型化(90xl让施耐德重要的客户linhof很难使用),可以轻松的达到105度的视角,同时避免了价格的膨胀。由于采用了部分逆焦设计,这个结构的镜头的像场亮度衰减再次变大,他甚至回到hologon时代的余弦值4次方的地步,和super angon的3次方相比衰减得更快,施耐德的中心灰a系列对应3次方衰减,而b系列就是对应4次方衰减了。Super symmar xl被采用到较长的焦段,充分应用其体积结构较小的优点,和super angon相比,super symmar xl在大部分的像场内,尤其是中心部分都显得更加锐利,解像力更高,反差也要大一点,色彩表现略略鲜艳一些,过度一样的柔和富于层次,而边缘,super symmar xl亮度下降快,反差损失并不大,但球差像散比较明显,线条解析力下降比较厉害,色彩和反差无太大影响。
Super symmar xl在设计上主要是为了风光摄影所设计,在super angon xl诞生后,施耐德发现其最重要的客户linhof无法在其盛名昭著的technical系列相机上使用很重要的90mm镜头,而且许多客户都评论新出现的72,90xl口径过于庞大,成像虽然优秀但非常不便于使用及其携带,80mmf4.5super symmar xl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90xl留下的遗憾,首先80mm的焦距便于和传统的90镜头分开,另外80mm镜头介于传统的75和90之间,能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提供75mm相类似的视角和90mm的相类似视角,而在传统的linhof上使用75,72mm焦距镜头是很不方便的,这一点就算是最新的2000型也是如此,80mm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80mm的镜头能够上到linhof双轨机的轨道,并且视角在横幅构图的时候并不会将底板摄入画面,在不如何移轴或很小范围内移轴的风光摄影场合,像场可以覆盖57画幅的镜头即便不用中心灰也能很出色的完成任务,如果需要移轴,在配置中心灰以后也能很出色的完成任务。
从市场销售来看,最受欢迎并不是施耐德苦心设计的80f4.5,作为一支过度焦距的镜头110f5.6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绝大多数人使用过110后立刻就会被它吸引,作为广为被用在45及其上的110,视场大至几乎能涵盖810了,对应最强悍的45机器都绰绰有余,因此,它的亮度衰减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很多人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中心灰这样的东西,当然这群人大多数都是双轨机的使用者,在他们有限的机器移轴功能中,巨大的像场使他们无论怎么移都在像场最佳的中间部分,自然会获得超绝的画面效果了,这个镜头在建筑摄影中也影响巨大,它的焦距被认为是适中,透视自然柔和,既不夸大也不平淡的,而像场巨大正好方便透视的调整,super symmar xl因非球面镜片带来的像场平整度也比super angon高,更能适应这类用途,因此被一致称赞也不足为奇。
更广的150xl,210xl主要是为了接替以前的super angon165和210,分别对应810,11*14的画幅,他们不仅维持了原有镜头的高水准成像外,还将其价格降低到原来的一半,重量和体积都有相当的改善。易用性强了很多,也更容易被使用者购买和接受。总体上说,super symmar xl在大画幅中是一个较新的结构,它主要应用于中等焦距广角上,改善了镜头的反差,并降低了成本,它的出现标志着非球面镜片开始在大画幅广角镜头中的应用,下一代的广角镜头会因为非球面镜片的大量普及而性能大大提高的。
广角镜头的结构基本上就是如此了,对于以后的发展,最为理想的还是鲁萨结构,也就是super angon,在加入新的非球面透镜以后,这一结构的性能还会产生飞跃,尽管目前的super angon XL正刚刚出现,它基本已经将原有传统的鲁萨结构能力发挥殆尽。不过从大画幅市场来看,镜头的更新速度非常慢,常常是超过20年以上才会做出比较重要的更新,而目前的产品看来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了。作为比奥冈结构,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区域,在和鲁萨结构混合以后,也可以通过非球面镜片大大的扩展视角,而且可以通过刻意的不对称设计来降低成本和生产难度。
第二部分 标准焦距镜头
在大画幅中,标准焦距的镜头是最复杂的,它既可以是小的广角镜,也可以是一只长焦镜头,因为大画幅镜头大多采用比较理想的对称结构,标准焦距镜头主要还是指正常范围内使用最普通的镜头。
1. 极古老的Petzval结构。
极古老结构的镜头对于今天纯粹是一本历史,除了少数狂热者愿意收藏使用,基本上这类镜头是完全退出了市场的。
从1812年出现的新月结构开始,到蔡司对消色差镜头的出现,摄影还是湿板时代,对于当时而言,能够成像就是最大的满足,一切今天的要求对于这些结构都是天方夜谭,匹兹瓦4片三组的结构的出现才使镜头基本摆脱仅仅是有影子的境界,和属于现代光学的天塞结构不同,匹兹瓦的胶合镜片在前,这导致后面的两个镜片常常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焦度来称谓不同焦距的镜头,这是多焦点镜头的祖宗,这个镜头基本上都是用来拍摄人像,因此也被称为人像镜头。
蔡司于1890年开始生产这类镜头,并命名为Zeiss Anastigmat,而后的仿制生产者及其命名如下:
Bausch and Lomb, Rochester, New York
Krauss, Paris, France
Ross, London, England
Fritsch, Vienna, Austria
Koristka, Milan, Italy
Suter, Basle, Switzerland
柯克是当时的高档镜头,她设计的三片三组柯克式结构是第一种正光摄影镜头,而且是第一种能够在理论上校正6种基本像差的光学结构,在二次大战前被广泛的采用。
对于今天的标准,用肉眼看,柯克式镜头和以往的镜头相比是没有焦点到找到焦点的感觉,但实际上仔细观察,柯克式镜头的焦点也不是特别理想,但以此为界限,现代的摄影镜头基本上都是以柯克结构衍生而来,在此以后出现的标准焦距结构的镜头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进步。
2. TESSAR天赛结构。
1902年菜斯公司设计的tessar结构是光学式上一次了不起的进步,作为柯克式的衍生,tessar结构在原柯克式结构的第三片镜片的地方更换为一个胶合镜片组,将柯克式结构剩余的像差基本校正完善,视场角也大大增加,成像质量大大的改善。
Tessar镜头是第一支能够提供超凡脱俗细节的光学镜头,在当时获得了鹰眼的美誉,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也比较低,直到今天还在广泛应用,早期的相机绝大多数都采用tessar结构的标准镜头,从最古老的tessar到今天的tessar,成像没有任何变化,许多古老的镜头都是可以使用的,毫不客气地说,应该是天赛镜头的出现才使摄影普及化成为必然。
世界上几乎每一家光学公司都仿制过这个结构给各种各样的一起使用,摄影上基本由下列几家,看看他们的应用时所采用的称谓:
Berthiot: Flor, Ilor
Boyer: Saphir
Busch:Glyptar
Dallmeyeralmac, Perfac, Serrac
Erenmann: Ernon
Hermagis: Hellor, Lynx
Ilex: Paragon
Kodak: Ektar
Laak: Dailytar
Leits: Elmar, Varop
Meyer: Primotar
Playbel: Anticomar
Rodenstock: Ysar
Ross: Xtralux
Roussel: Stylor
Schneider: Comparon, Xenar
Tayer-Hobson: Apotal, Ental
Voigtlander: Heliostigmat, Skopar
Wollensak: Raptar
Wray: Lustrar
你会发现很多让你吃惊的名字,居然有这么多镜头依靠这个结构在世界上开山立业,创下赫赫声名。今天还在生产并且能用到大画幅上的镜头不多了,但在悠久的历史中能够使用的镜头还非常多,其中大多数都能提供比你想象的好得多的影像质量。偶尔,市场上也会出现一些标记apo tessar的镜头,这类镜头一般使用于制版的,并不一定是菜斯生产的,如果小心挑选也可以碰到菜斯的这类镜头,apo tessar(包括现代照相机上使用的)是在传统的经典的结构上,对其中两片负透镜采用了特殊的KF牌号的玻璃而来,比传统的tessar结构缩小了15%以上的2级光谱,因而显得十分锐利,反差也很强烈,特别适合1:1—-1:10左右的放大或者拍摄,tessar镜头因为视角比较小,一般都只能作为长焦距镜头使用,有些像场达到50度左右的,可以作为标头,不过这样一来,大画幅所擅长的移轴就没有多大空间了。下面是apo tessar在最大光圈的时候,1:1,1:5,1:10的时候的像场数据,再缩小光圈至f22将会有10-20%的增强。
300mm_____500_____260_____240
450mm_____700_____370_____330
600mm_____900_____500_____400
750mm_____1100____550_____500
900mm_____1300____650_____600
1100mm____1700____850_____700
常见的apo nikon数据基本一致,而专门作为摄影镜头使用的tesaar早期一般设计到38-45度,对于一些超大画幅的黑白用家,考虑这样的镜头是非常实用也很容易寻找的。Tessar结构最强的地方在于中心部分的结像,反差强而且分辨率高,画面边缘反差尚可,但结像力较差,选择使用的时候像场留一点余地往往会获得意外的惊喜。
3. HELIAR海利亚结构
和别的结构不同,这个结构只有一个厂家生产—-弗伦达,和Tessar一样,heliar也是从柯克式结构那里衍生来的,不同的是tessar结构将后镜片用双胶镜片代替,而Heliar则是将前后镜片都用双胶合代替,进一步精细的矫正相差,并且提供了增大光圈的可能性,所以一般的heliar镜头大多是f4.5的,比起当时传统的6.3,6.8等光圈是大了不少。
弗伦达当时是蔡司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和Goerz公司不同,弗伦达的产品基本上是自用的,不会专门出售,所以弗伦达的镜头在当时都是很高档的,后期估计策略有些变化,也为其他公司(我知道的只有linhof)提供有限的一些镜头。Heliar早期有一个变形,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对中间那片负透镜的设计选择不同,较早的叫做Dynar,后期改进后才叫Heliar,据以往用户的评论来看,大多数人还是认为heliar设计更为理想一些,成像效果也更为出色。
和以锐利见长的Tessar不同,Heliar的成像相当的柔和,像场也比较大而均匀,解像力高,但反差中等,非常善长表现层次,往往会比反差较大的tessar镜头提供更多的亮部或者暗部的细节,因此显得非常细腻,另外由于一战后福伦达公司也为德国生产航空相机,heliar也常常被用在当时的航空镜头上,所有的Heliar都是50度设计,被用于固定搭配于 当时弗伦达的相机上,许多人非常喜欢他拍摄的人像效果,也有很多人将它看作是一只人像镜头。战后的Heliar镜头常常被人推崇,我个人并不如何看重,弗伦达的镜头做功一向都是非常精致的,今天在市场上流传的老旧镜头中,大部分的Heliar都还是处于可用状态的,大多数都是有单层镀膜的,因为其光学结构简单,透过性还是很好的。
弗伦达公司在大画幅时代生产的镜头都相当的有个性,Heliar也是味道独特的,因为他的50度设计,选择他,就按照各自画幅对应的标头作为下限,市场上的弗伦达最便宜最多见的就算Heliar了,可能是当年大量生产的缘故,弗伦达因为中后期的没落,对他的镜头知道了解的人不多,2手市场上价格也往往比标志着zeiss tessar的镜头便宜,实际上不管是快门还是镜片,Heliar都要高级很多.喜欢强调反差鲜明,锐利的人也许不是很适合他,和Tessar结构的镜头固有的那种死强的反差相比,Heliar是反差比较低的,不过在彩色摄影中,Heliar往往比tessar表现好,他的色调过渡远远比Tessar有味道,而且暗部能提供多得多的信息,如何取舍,还是全看兴趣爱好了。
4. Sonnar松纳结构
在大画幅中,sonnar是渺小的几乎可以不提的结构,采用这个结构的镜头很少很少,少到实际上只有卡尔。菜斯自己生产的唯一的一支240(250),专门搭配于Linhof45,这支镜头非常少见,生产数量也极其稀有,如果算上69,搭配给格拉菲XL的180算是产量较多的。
在45上sonnar没有受到其在较小画幅受到的热情追捧,主要是因为它的重量比较大,而且其最擅长的色彩和柔和的焦外成像在当时出现的耀眼的弗伦达 apo lanthar面前无地自容,锐利程度也自然和大面积普及的双高斯类镜头没什么特别的优势。
由于是60年代的原产菜斯,加上非常稀有的数量,这支镜头收藏的意义很大,尽管并不受到重视,但它实际的光学水平是非常高的,即便从今天看来,也算得上是一支极品镜头了,但也只适合收藏了。
5. 以下是双高斯的天地了,经典的Artar
毫不例外,天下武功出少林,80%以上的光学结构的创举都来自于菜斯,apo artar也是一样,作为一个非常经典的设计,artar的四片四组可是说是最简单的双高斯结构,artar结构出现于goerz公司,后期的以施耐德的最为多见,到目前为止,施耐德 g-clarn罗顿斯德的apo ronar,尼康公司的m系列等都仍然以这一结构生产。
Artar常常是伴随apo出现的,早期的goerz公司的一般称为Apochromatic也就是apo的全称,从artar的结构上看,它只需要在两片负透镜上采用特殊的低色散材料,就很容易校正距离色差,并且在和复消色差相关的2次像散上有多达15-25%改善,和apo tessar一样,apo artar并不表示它是多波长复消色差的镜头,只是说明它是从结构上对多次色差进行了校正,而这个校正绝大多数而言都是距离色差。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标志着apo的镜头和以往没有标志的,仅仅是在近摄的时候反差更好一点而以。由于artar结构上易于校正距离色差,而且其2次像散小,这支镜头从一开始出来就被冠与apo的标志,而且被大量设计用于制版,翻拍等领域,我国在135相机上也设计过一支artar结构的镜头,华光135mmf2.8,尽管是支摄影镜头,但它绝大多数的用途却是为某些检测仪器作了检测镜头,artar就是如此,它是目前摄影镜头里面用途最多的
Apo artar 结构的镜头视野比较小,一般都不设计超过50度,光圈不超过f8,artar结构的像场大小受光圈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其结构简单,成像质量受工艺和材料的影响也比较大,总体上来说,这个结构成像非常锐利,反差强,中心部分解像力均匀,像场平坦,apo artar有着最锐利镜头的称谓,主要还是指它的反差。鬼佬语言表现能力不佳,十有八九说的镜头就是sharp一个词,顶多加两个very very,大凡说道apo artar至少是俩个very。
Apo artar类的镜头因为特的成像特点,大多被应用在高倍的微距拍摄上,这种环境下,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反差高,像场平坦,中心像质高的优点,在一般的摄影活动中,apo artar可以作为一支长焦距镜头使用,它的结构简单,镜片材料往往采用低色散镜片,作为长焦头,他的光圈比较小,体积重量都很小,也便于携带。不足的是,这个镜头的特点让他对近距离校正比较多,对于常常使用的无限远或者较远的距离,它的像圈小,边缘的解析力不如近摄那么出色,不过反差依然很强。选择的时候往往需要选择那种像圈大大大于自己应用像圈的镜头。
Apo artar可以客串很多种角色,比如不需要购买放大镜头,直接用artar代替就可以了,它比绝大多高档的放大头效果还要出色,可以代替投影机,幻灯机的镜头,比如制作一个45,810的幻灯机,镜头采用artar会是非常理想的.
历史上有很多artar结构的头名气极大,像kodak ektar 203mmf7.7,这是格拉菲辉煌时代的产物,是用于45,属于美国人极其喜爱那种明快锐利的镜头,即便以今天的标准衡量,它也是一款分辨率极高的镜头。
在彩色摄影里,artar的锐利并不想在黑白摄影中那么受欢迎,因为他的反差大,强于线条轮廓的体现,色彩的过度没有其他结构那么柔和,较好的品牌色彩比较浓烈,多层镀膜对artar结构在色彩上的影响比较大,对于黑白而言,早期的没有镀膜或者单层镀膜的goerz眩光比较大,也没有现在较新的镜头那般反差强烈,体现一种较为适中的效果,但apo artar确是在施耐德手中得以发扬光大的,从goerz公司接过apo artar的生产,施耐德毫不犹豫地对其8个空气界面加上了多层镀膜,这使施耐德的apo artar获得了最锐利镜头的美誉,并且它变成一款适合黑白彩色,高倍放大,甚至制版,复刻的超强多功能镜头,焦距范围从200多mm一直延生到2000mm,生产持续了80多年的artar还将会继续延续。
由于最新的施耐德目录中已经没有apo artar的资料了,选择上可能会对一些人有麻烦,对于施耐德生产的apo artar,全开光圈的时候视角设计都是40度,光圈缩小到f22时,则为50度。下面是一些资料数据:
镜头____________焦距__________光圈_________像场(全开光圈时)
Apo artar _______240_____________9__________176
Apo artar _______360_____________9__________259
Apo artar _______480____________11__________351
时下的镜头一般标注都是f22光圈的,上列数据在f22的时候大约有20%的增益。
6. 双高斯,planar及其双高斯变形镜头
这是这一篇文章中最厚的地方,因为现代绝大多数主流镜头都是双高斯及其改型双高斯结构的,菜斯第一个推出的planar镜头是典型的双高斯镜头,而后所有的这类型号都是从这个结构发展而来,经典双高斯结构是典型的6片四组结构,是现代主流镜头的基础,各厂家采用经典的planar结构镜头及其称谓如下:
Agfa: Soligon
Angenieux: S-type
Astro: Kino, Tachar
Bausch & Lomb: Aminar, baltar, Raytar
Boyer: Saphir
Dallmeyer: Super Six
Enna: Annaston
Isco: Westagon
Kinoptik: Apochromat, Fulgior
Kodak: Ektar, Aero Ektar
Leitz: Elcan, f/1.2Noktilux, Sumarrit, Summar, Summitar, Summicron, Dygon
Domiron
Rodenstock: Heligon
Ross: Xtralux
Schneider: f/2 Xenon, Xenogon
Steinheil: Quinon
Taylor-Hobson: Amotal, Ivotal, Kinic, Opic Panchrotal, Speed Panchro
Wollensak: Raptar
Wray: Copying Lens
Zeiss: Biotar, Flexon
早期无镀膜的planar结构镜头表现并不吸引人,他不如简单结构的tesaar,artar那么易于提供足够锐利的影像,唯一的好处也许就是光圈比较大,像场亮度比较均匀,单层镀膜的plannar结构算是比较实用的,镀膜对这一结构的反差有很强的影响,在早期大画幅中,这一结构的镜头远没有dagor,artar那么经典,严肃的生产厂家都为镜头施加了镀膜,像kodek aero ektar这样的甚至悄悄采用了双层膜系,以获取更加高质量的影像,而施耐德则干脆增大镜头的口径,曾经推出过用于45的150f2.8xenon,以迎合当时的45的格拉菲新闻机。主要的几个生产厂家质量较好的有kodek aero ektar,Schneider xenon,xenogon,wollensak raptar等等。
在彩色摄影时代,以前设计的镜头遇到了一些在设计当初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现代的大画幅镜头,在普通焦距这个范围,都基本上是采用的高级变形双高斯结构,多层镀膜的应用为彩色摄影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黑白胶片记录的是亮度变化,而人眼虽然对自然界的亮度适应性极其宽广,但在一张图片上却大大受到限制,光学镜头对于黑白时代简单的提供高反差和高分辨率就能满足摄影的要求,而在彩色摄影时代,尽管人们对镜头的要求还没转变,但从视觉心理上对色彩的感觉已经对镜头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彩色摄影,反差大并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人眼分辨颜色的细微变化远高于对线条密度的能力,对于现在的镜头还没有能力对其色彩表现能力在测试的图表中有所表示,但是planar结构较为复杂的光学体系和经典的完全对称的结构能很好的适应彩色摄影的需要,因此,今天大多数镜头尽管光圈并不大,但结构上都很自然而然的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双高斯结构来获取更好的光学表现能力。
今天最流行的镜头是施耐德公司的apo symmar(包括最新的 apo symmar-L)和罗敦斯德公司的apo sironar系列。偶尔也有较少和较廉价的nikon和fujinon的镜头这些镜头都能提供一流的光学素质。
施耐德公司是目前大画幅领域里的带头人,其主打的apo symmar系列镜头异常出色,其apo symmar210f5.6曾经是最近几十年唯一获得欧洲相机大奖最佳镜头奖的大画幅镜头,apo symmar是一支设计为72度的标准的6片4组的双高斯结构镜头,而从去年开始,施耐德以新的75度的apo symmar-L镜头逐渐更新了apo symmar,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支标注apo symmar的镜头就会是72度的,在300mm以上的镜头,视场角都会变小,一般来说300,360将会是56度的,而480则将会使48度的。
施耐德也曾经推出过较高档的视场角更大的super symmar hm,这一焦距的镜头种类比较少,视角可以达到80度,不过价格异常昂贵,而后出现的super symmar XL本身和symmar结构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是一款纯粹的反望远式的广角镜头,视角达到105度。还有标志着macro symmar的专用微距摄影镜头,光学结构比较复杂,专门用于1:2到2:1这种类型的近距摄影,使用范围专一而且狭小。
施耐德公司的symmar结构虽然是双高斯结构的,但并不是传统经典的planar结构,他算是双高斯结构的一种变形,和经典的planar结构不同,symmar结构将胶合的厚镜组放到最外侧,增强了集光能力和视角,这和传统的planar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大口径的目的是有区别的。大画幅镜头基本将最大光圈设置在f5.6,而不追求尽量大的光圈,而视角的增强意味着移轴能力的增加,从而符合现代大画幅相机的使用要求。罗敦斯德的apo sironar也基本采纳了这个设计结构,因此他们的表现非常接近,性能也同样的相似。
Symmar—-symmar-s—-apo symmar—-apo symmar-L,施耐德的这一结构产品从60年代开始发展,其实每一代的差别都不是特别的大,最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而不断的发展仅仅是在视唱角上有所增长。
作为第一代产品,symmar的寿命并不长,最初的symmar镜头甚至有没有镀膜的白头版本,而绝大多数镜头都是加以单层镀膜的,symmar镜头大多生产于战后的德国经济恢复期,生产条件和工艺水平并不使公司的最佳状态,但其结构上的优势还是得到了linhof这样高标准公司的青睐,不过由于早期生产的symmar镜头品质管理不尽人意,linhof专门特殊的按照自己的高标准挑选了提供自身使用的镜头,这就是所谓的linhof特选。Symmar-s和symmar相比,略微的增大了视角,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都能够达到60度视角,f22时能够提供68度到70度左右的视角,symmar-s最大的进步在于其中期进行的多层镀膜的改进。Symmar-s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较早的单层镀膜版,第二个版本是中期的多层镀膜版本,标志了Multi-Coated多层镀膜标志,第三个版本比较晚,相对也很少,标志红色的mc。Symmar-s和symmar相比,采用了一些高折射低色散玻璃(和传统说的低色散玻璃有区别),因此近距摄影的效果被增强,工艺上,铝质镜头筒取代了原来的较为复杂的黄铜,不锈钢,康青铜的结构。不过由于是第一次采用铝镜筒,symmar-s在工艺结构上还是有些缺陷的,最为直接的是有一些镜头容易在镜片边缘和镜筒连接的地方出现明显的细密的圆形亮珠。在传统镜头的加工上,为了和玻璃的热胀冷缩保持一致,镜头筒的材料往往是多种金属组合而成。而现代镜头为了解与生产成本,则大多采用一两种材料,symmar-s处于这两种工艺交替的时代,按照传统工艺将镜片涂上黑色的消光漆再粘接到镜筒固定位置,一部分symmar-s在冷热环境下使用时间长了,加上作为消光的是有机的生漆,,镜筒边缘就很容易发生轻微的脱落和漆层发泡。这样就会出现所看见的细密的亮珠的状态,由于施耐德的symmar-s结构上是厚的胶合镜片在外侧,因此受到的密封能力也比较弱,这种状况也一般就出现在厚镜组上。大多数出现这样的现象的symmar-s镜头并不特别影响使用,成像大多不会有明显变化,也可能会反差柔一点,逆光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有趣的是这个现象还有呼吸性,会随着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表现的强烈或者几乎看不出来。Linhof特选在这一领域又说明了其超卓的品质管理,很少有linhof镜头出现这样的现象。
Apo symmar的出现是symmar结构上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进步,apo标志的出现,证明施耐德在材料上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玻璃,新的色散值较低玻璃材料已经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了,而稀土玻璃开发出来的新镧系玻璃具有的优质特性也被加入到新设计的apo symmar镜头中去,apo symmar以完美的色彩及其清晰的结像获得了当年的欧洲大奖。新的镜头也在工艺结构上弥补了原有symmar-s上的颇多不足,在新一代的大画幅镜头中施耐德的镜头的做工已经是很好的了,这也是为了摘掉部分symmar-s留给用户心中的疑虑。而apo symmar-L镜头并没有在结构上或者材料上有什么进步,他似乎应用了施耐德新开发的mrc镀膜,这种镀膜在原有多层镀膜的基础上加以了一层坚膜,以防止一定程度上的刮花,坚膜的出现肯定带来了膜系的变化,应该也是往好的方面发展,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有什么特别的评论。
罗敦斯德公司也是当今顶尖的大画幅镜头提供者之一,其市场地位和产量都和施耐德公司差不多,罗敦斯德的标准焦段镜头习惯分为普通和高档的两个系列,挂有N后标志的,就是低普通镜头,挂有s标志的,就是高档镜头。罗敦斯德的镜头发展没有施耐德那么多的分段,从标志上来看,只有sironar和apo sironar这两个区别,罗敦斯德的sironar结构实际上和施耐德的symmar结构是一模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罗敦斯德的N和S往往有3-5度的视角差,s的用料及其做工都要略好一些。普通的n头一般在镜头前缘有一个绿色的圈,而高档的s则常常冠与红圈。
罗敦斯德采用sironar结构的时间比施耐德晚,因此,早期的没有标志N,S的镜头大致相当于单膜的symmar,而sironar-n则比symmar-s略差,而sironar-s则稍好。和symmar-s不同,sironar-n-s系列基本都是多层镀膜的,镜筒的工艺也经过改进相对完善了,这一系列生产的时间很长,一般施耐德公司都会率先几年对产品系进行更新,而罗敦斯德公司则随后跟进,现在施耐德公司更新的apo symmar-L比罗敦斯德公司目前最好的apo sironar-s基本相当,甚至还要略强一点,以罗敦的习惯,会在等待数年以后以一个新的系列代替目前的镜头体系,并且保持目前n略逊于施耐德而s略高的状态。
作为一个跟随者,罗敦斯德在结构上和产品体系上和施耐德非常相似,同样,罗敦斯德也有对应的售价昂贵的apo sironar –w对应施耐德的super symmar hm,而微距同样的有micro sironar对应,两者的性能过于相似,在选择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的喜好或者要求,那就没有多大的区别。
罗敦斯德有一个重要的伙伴,瑞士的仙娜相机公司,仙娜将罗敦斯德生产的镜头标志上sinaron已作为自有品牌出售,早期sinaron 以后面跟随的n,s来区分罗敦斯德的N,s镜头,而如今的apo sinaron则是s代表n,se才代表s。由于仙娜在广告摄影界的巨大成功,罗敦斯德的镜头在广告界口碑极佳,被广为推崇。
在最新的apo sironar-s中,罗敦斯德同样加入了高级镧系玻璃和一些低色散的玻璃,罗敦公司自称是ed玻璃,这些玻璃和以往的不特别标明的低色散玻璃不同,他们性能较低且大多来自于日本,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引入他同样能够很好的完成提高性能的任务。
罗敦斯的镜头和施耐德相比,外观做工s和施耐德差不多精致,而n就明显不如,成像上,差距比名字小得多,除了视场角的差距,成像上的像质差别是非常小的,通常罗敦斯德镜头反差会略微大一点点,而施耐德则色彩好一点点,他们都具备德国镜头的固有的特点和味道他们都是木前能够提供的最好的镜头了。
Apo Sironar-N系列为白色圈,主要为135mm-360mm,覆盖4×5/5×7/8×10的标头和中焦范围,其中有些已经停产。
Apo Sironar-S系列为红色圈,主要为135mm-360mm,覆盖4×5/5×7/8×10的标头和中焦范围,焦距光圈与N系列完全相同,但是视角更大、像场更大、价格更贵,而且全部在产。
Apo Grandagon和Grandagon-N系列为绿色圈,主要为35mm-90mm,覆盖6×9/6×12/4×5/5×7的广角和超广角范围。
Apo Sironar Micro系列为橙色圈,主要是120mm和180mm,分别是4×5和8×10的专用微距镜头,视角和像场在1:1时超大。
Apo Sironar-W系列为黄色圈,目前只有1只还在产,即210mm F5.6,为8×10相机的广角镜头,而且较之施耐德Super Symmar XL 210mm F5.6体积小巧的多,重量约为施耐德的二分之一。
罗敦斯德最新的产品是HR数字高清镜头,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大画幅镜头的光学设计,走出了一条创新的道路,并得到了众多数码后背厂家的支持和认可,比如ALPA在配飞思或者利图后背时的首选就是第三代罗敦斯德高清数字镜头HR Digaron系列。
HR Digaron-S系列为紫色圈,焦距从23mm-180mm,适合各种领域的摄影需求。
HR Digaron-W系列为蓝色圈,焦距从32-90mm,主要用于建筑和风光领域对于广角和移轴的综合需求。
除去占据统治地位的德国公司,日本的nikon,和fujion也都在提供大画幅镜头,他们的光学结构基本和前两者一致,而光学性能略逊,不过价格和特殊焦段方面,日本的镜头都有自己的竞争力。从使用习惯和实际表现来看,日本自己的相机制造商也不太愿意配用本国生产的镜头,以日本向来的狭隘的民族特性而言这是很少见的,但也从他们民族对德国货的盲目崇拜而言,也不足为奇。日本的大画幅镜头常用焦段一般依靠较低廉的价格取胜,或者提供一些特殊的德国公司没有生产的焦段。Nikon的镜头反差比较大,如同在135中的表现,这在大画幅中特别是彩色摄影中比较让人乏味,而在黑白领域nikon的高反差却成为一个优点,有不少人喜欢这种感觉。Fujinon的镜头表现比较阴柔,阳光下色彩鲜艳,但阴雨天不怎么样,特点不够鲜明,用的人就更少了。
第三部分:望远结构镜头tele style
望远结构镜头在大画幅中非常少,本身大画幅相机采用最轻巧的皮腔对焦结构,很多机器皮腔都非常长,采用标准的那种对称结构就足以获得足够的长焦镜头,而且对于数量最多的单轨机用户而言,还可以通过增加皮腔和导轨来延长以适应更长的焦距的镜头,所以对望远镜头的要求很低,几乎是不需要。绝大多数望远结构镜头来说,都是专门为配置野外用外拍便携式双轨机的。只有他们在有限的体积重量结构下,必须采用望远结构才能获得足够的长焦镜头。
现在还在生产望远结构镜头的厂家不多,施耐德公司有400专用于45/57,而600/800则可以使用于810,尼康公司的望远结构镜头比较多,有360/500/720这样的可换后组用于45的镜头,也有600/800/1200这样勉强可应用于810的镜头。Fujinon则能够提供300用于69/617,400用于45,600用于45/810。
从望远结构上就可以看出,望远镜头的像差校正基本类似于tessar结构,因此视角很小,这倒没多大影响,反正都是长焦镜头,望远镜头有一个设计上的问题—-望远比,也就是说,望远镜头的焦距和他实际达到的焦距之比,这是通过望远结构后镜组来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设计可以更换的后镜组就能获得多个焦距的镜头。这样设计简单而且也便于减小用户的重复消费。使用固然方便了,但随着望远比和光圈口径的增加,这个结构的轴向色差以及二次光谱变得异常明显,如果要达到正常的成像水平,必须采用较多的低色散玻璃才能解决,一般而言,这类玻璃都是特种光学玻璃,制造困难价格昂贵,一个镜头使用了低色散玻璃,可以从他作为正透镜还是负透镜上看出他们的用料,一般我们所说的低色散玻璃都必须用作正透镜,而且最好是镜组中最为厚大的镜片,低色散玻璃用在越前面,矫正效果就越好,而用在后面的主要是校正残余色差或者位置色差的,只能影响近摄质量变化,不能为主要光路提供多少帮助,而如果有厂家将负透镜也标注为低色散玻璃,那么那只镜头或者那个厂家的用料就有一定的问题,普通用于负透镜的低色散玻璃不是我们常说的低色散玻璃,其效果也不如萤石或这一类玻璃。因此,较好的望远镜头的材料和望远比就能确定它性能的高低。
一般而言,较小的望远比可以很轻易的校正,而较大的望远比则很难校正,大画幅镜头一般设计在缩短正常焦距20-30% 的水平,光圈相对较小,目前生产的望远镜头都采用低色散玻璃,不过同样被厂家称作为低色散玻璃的东西本身也有性能上的差距,一般说来,以萤石的色散最低而校正效果最好,而各厂家自身生产研发的玻璃则是德国的肖特有些牌号比较接近萤石,日本厂家一些称为ed的玻璃性能差距较大,近年来也有较新的超级ed玻璃出现,性能有所改善。
因此采用德国肖特玻璃的施耐德镜头在成像色彩等方面都大大强于nikon,fujinon等,尤其是施耐德上一代的apo tele xenar hm,做工很用料都是超一流的豪华,5片镜片均采用高品质低色散的玻璃材料,价格也是令人吃惊的高,新一代的镜头在最主要的正透镜采用3片低色散玻璃,降低了成本,且将成像效果控制在非常接近上一代的水平。日本厂家的镜头要比较逊色一些,nikon的镜头一般采用了1-2片ed玻璃(注意,ed玻璃的性能不及德国的低色散玻璃),fujinon也一样,都只有在较长焦距那个后组上增加了一片。成像和色彩表现上都要差很多了。鉴于低色散玻璃对望远结构的镜头影响巨大,下面列表是常见低色散玻璃性能表。
生产厂家___________名称_________折射率____________阿贝数
天然或者人工结晶___萤石(CaF2)_1.43388___________95
肖特_______________FK52_________1.48605___________81.81
肖特_______________FK54_________1.43613___________90.69
美能达_____________FKS51________1.49520___________79.74
美能达_____________FKS52________1.47435___________84.11
小原_______________FK01_________1.49700___________81.6
日光(nikon)_______PC102________1.50032___________81.9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普通的ed玻璃,两片都当不到一片萤石的效果,阿贝数是色散指标,成指数关系变化。
历史上生产的望远镜头也不算多,施耐德生产了tele xenar,有用于69的240,45的360,500,还一种tele arton结构略有不同,设计较为严谨,主要有用于69/45的250,这个结构后期还有apo tele arton,但产量很小大多配置给linhof617使用。
格拉菲时期也有一些tele镜头,厂家不明,以380,450最为常见。
和其他类型的镜头不同,tele镜头新的大多比老旧的好很多,最主要体现在反差和色彩表现上,施耐德那种apo tele xenar hm可能会成为绝唱,除此以外,大多数新镜头能够从今天较为先进的加工技术上获取利益。
第四部分:终结,选择指南
1. 造神与灭神。
玩摄影的人大多是感性多过理性,在上百年的摄影发展史中,有许多镜头在爱好者中言传身教,成为摄坛神话。对于大多数摄影和学习摄影的人来说,没有多少人会了解摄影镜头,即便是最顶尖的光学专家,也对镜头这样传递模拟参数的东西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大多数使用者宁愿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另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的告诫。大画幅上的镜头神话比在135上的尼康,莱卡之类的要神秘的多,一方面,这类东西在国内很少能见到,另一方面,这类东西原本就产量稀少,加上停产多年,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
对于这些神话,很多人迷惑,我个人认为,空穴不来风,这类神话必然有其相应的理由和背景,信但不可尽信。
2. 神中神。
能被列为神中神的镜头应当是一支相当杰出的,在当今这种要求严格应用广泛的年代,要能登上神中神位置的在我看来只有弗伦达Apo lanthar了,这支镜头到现在为止,一直传说纷纭,弗伦达公司在70年代迅速没落,以致资料缺失,几乎没有人能真正准确地说清楚apo lanthar的真实情况。
弗伦达开发的apo lanthar是一个惊世骇俗的镜头,lanthar意指其采用了高级镧系玻璃,在当年稀土贵如黄金的年代,稀土玻璃是异常珍贵的,早期弗伦达的小册子直接表明它是采用了极为少见的含有具有轻微放射性元素钍的玻璃,这种玻璃性能异常出色,具有高折射率并且只有很低的色散,而大量应用在当时和黄金也没多大的差价的萤石镜片,apo lanthar是第一款真正的apo摄影镜头,真正的做到了多波长复消色差的矫正,因此,除去apo的标志外,他特意在其不锈钢外表刻下了红绿蓝三色环,标志其独一无二的独特地位。不清楚apo lanthar的结构,有人说他是10片7组的复杂双高斯结构,也有人说他是在弗伦达的heliar结构上发展出来的,不过apo lanthar采用了当时很少见的高级多层镀膜。
这支镜头神秘之处在于它采用的稀有的含有放射性的玻璃,它究竟对镜头的光学能力带来多大好处?它的放射性对人体是否有伤害?我接触过apo lanthar镜头,曾究竟很好奇的使用盖革计数器去测它的辐射指数,150,210,300的镜头读数是不一样的,可能是越大的镜头采用的这种材料越多的原因,老式的盖革计数器只有声音,没有具体的读数,如同电影中那种噼噼啪啪拿着乱晃的仪器。正午的阳光下,盖革计数器的声音缓慢而清晰,这是人每天接受太阳的自然辐射,花岗石的声音会密集一点,它是有放射性的,尤其是那种漂亮的红色的石头,电视机荧光屏,电脑屏幕的声音更加密集,程度之高让我有些诧异,医院的x光机是我听到最密集的时候,那是对人体有影响的密度了。回到镜头,在计数器中,从镜头有的正面听到的最为明显,300mm的比较密集和花岗石的密度差不多,大概是我21寸显示器的一半略少,21寸显示器的密度比29寸电视机还要小些,但相去不远。以医学专家的建议而言,这点辐射量对人体的伤害并不大,像我这样每天在电脑前超过10个小时的人,最受影响的并不是我身体本身,而是我的下一代可能出现辐射变异,女性不同,尤其是怀孕的女性,长期在电视电脑前极易诱发遗传因子中的缺陷因子变为显性,我的一个朋友,怀孕后坚持在机房工作,生下的小孩有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发育不全那种心脏残缺,当然,在机房那种显示器密集的地区,辐射影响不可小视,盖革计数器的声音密度接近在工作的x光机附近。从这一点看来,apo lanthar的辐射特性还是处于可接受的状态,并不会多么影响人体的安全。大多数的人讨论到这个问题,都把放射性作为一个主要的缺点提出,在当今白血病高发的情况下,谈辐惊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要远离辐射源的话,并不是apo lanthar,而是你心爱的电脑,或者常开不关的电视。柯达的 areo ektar也同样使用了apo lanthar所采用的含钍元素的镧系玻璃,这个镜头在2次世界大战时期广泛的被应用在侦察机上,同样拥有非常出色成像质量,7inf2.5(178mm)可以在f11以下的光圈用于45画幅,areo ektar将这片玻璃使用于后组,其放射性物质含量明显算是比较高的,当你在旧货市场看到这样的镜头,旋下他的后组,对比前后组的玻璃颜色,如果后组很明显的偏茶色,那么这么镜头将是不再适合现代的彩色摄影了,如果色彩轻微,或者几乎没有,那么你可能会拥有一支非常优异的镜头。由于这支镜头是军用的,它的安全级别自然不如民用的高,如果真的想要这样一支超级镜头,那么用一个简单的盖革计数器就能测定它是否处于安全接受的状态。辐射对于人体可以说无时不在,慢性的强辐射源不一定会对身体有什么直接的伤害,但辐射能量可能会让人体基因中原本有缺陷的链条断裂,将隐性的疾病明显化,或者通过遗传明显化,而新陈代谢比较快的组织也是比较容易显现出一定的疾病的,造血功能是最明显的,辐射能破坏的基因链条最容易在细胞繁殖数代以后就明显出来,处于辐射源下的人往往容易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谨慎的处理这类东西,或者你家里的辐射源,电视,电脑等等。
回到镜头的话题,因为做工精良,加上售价昂贵,大多数apo lanthar镜头到目前都是可用的(不得不爱惜啊,呵呵),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看到的大多数apo lanthar都有或多或少偏黄的趋向,镜头配置德国康盘快门。Apo lanthar除去在弗伦达自己的一些固定镜头的机器中使用外,大多配置给linhof和极少量的配置给美国的超级格拉菲。在弗伦达自己使用的机型里,bessa 2是使一个很有意思的型号,bessa2是一种做工精良的69折叠相机,和当时的zess ikon 532/4这样的型号有一定的竞争,原本弗伦达是定位高于zess ikon的,不过采用的较高级改进的color-skor仍然属于tessar结构,和zess ikon在机器上采用的tessar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其高级的特点,于是弗伦达在较为后期的机型中咬牙将105mmf4.5 apo lanthar使用在了bessa 2上,因为采用了极高档的镜头,bessa2的价格大大的上升了一截,虽然迎合了不少人的要求,但在商业上伴随弗伦达的迅速衰落,具有apo lanthar的bessa2就此终结。在今天的市场上,像bessa2这样的机器是具有收藏和使用价值的高水准的机器,配置color-skor镜头的bessa2大概的价格在7000-9000左右,配置apo lanthar的bessa2折价格基本都在18000-24000左右,绝大多数人审评弗伦达老机器的时候都把有没有apo lanthar看作是否有高价值的一个关键点。
Apo lanthar到底有多神,很多人都会发出这个疑问,从不多的几次接触中,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支镜头,如果不考虑老旧镜头的偏黄倾向,仅仅从拍摄的反转片来看,apo lanthar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好的大画幅摄影镜头,如果有人比较过nikon和施耐德的差异,那么在apo lanthar拍摄的反转片前,施耐德会变得像nikon那样干涩无味,尽管可能在刚才的评论中我们还为其油润鲜艳大加赞赏。Apo lanthar最适合用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它能在底片上给你难以置信的色彩饱和度和立体感,非凡的细节过渡和色彩过渡是我看过最漂亮的,只有当你看过才可能会意识到其他品牌的镜头到底贪污了多少色彩和信息,apo lanthar的反差并不高,整个调子也显得较为柔和,但很奇怪的是,只要你一仔细看,立刻就会察觉它非同凡响的地方。我们常说德国镜头的高光如何暗位如何,apo lanthar在这个方面是登峰造极的,施耐德镜头算是在德国镜头中最擅长表现这一类长处的,但和apo lanthar的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就像施耐德与尼康间的差别。Apo lanthar制造出的细节和层次过渡,甚至在电分的时候都很难完全记录,只有在胶片上,那一切才是那么真实鲜明。
在黑白上如何,也许有很多人不一定喜欢它了,因为他的反差比较低,显得画面柔和,同样它也能在黑白上给与底片记录相当清晰的亮部和暗部的细节,我的一个朋友很喜欢apo lanthar在黑白摄影中的纤细通透过渡色调,而另一个朋友则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过于阴柔,他喜欢nikon或者apo artar那种刀劈斧凿的强烈效果。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apo lanthar具有的魅力是相当的强烈的,大多数今天现代的镜头为了成本考虑不可能重现当年他那种风采。但是,绝大多数的apo lanthar今天都有发黄的现象,强弱程度不等,在你要利用它获得它非凡的效果的时候就必须接受他这个特点。发黄的镜头是不可能多好的拍摄出黎明阳光未现时那种冷冷的蓝调的,在他的眼中,一切都像是在下午四点以后温暖的阳光中,喜欢拍摄风光,尤其喜欢追寻日出日落的人很适合这一点.发黄的色调可以加强在彩霞中的色彩,让她更鲜艳夺目。拍摄黑白而言,发黄不是什么问题,他可能会像一片非常浅的黄色滤镜悄悄增强黑白的反差,调和apo lanthar原本设计较低的反差基调。
Apo lanthar一共生产了4只镜头,光圈都是f4.5,视角清一色的56度,105mm对应69的画幅,常会在linhof69,press,格拉菲xl等机器上套装出现,一般目前的105mmf4.5二手价格在6000上下,成色良好而且不怎么偏色的可以达到9000。150mmf4.5主要搭配给45,相对而言比较常见,通常的2手价格也在6000-7000左右,成色好的有时也会卖到9000,210mmf4.5则是搭配57画幅,不过很多45的用户非常喜欢这个焦距,也常常有见到在45中应用,210的镜头比150少了很多,价格也因此昂贵不少,一般而言9000左右,成色好的12000-18000的叫价都有。300mmf4.5时非常稀少的,像场可以搭配810的机器使用,这样的镜头没有通常的价格,因为太少见了,基本上是一个镜头一个价,我在ebay看到过2次,成交价格都在3000美金以上,有一次甚至高达5000美金。
鉴别apo lanthar是否值得购买比较简单,首先观察他发黄的倾向,通过镜头看一张白纸,就能观察到这一点,可以手拿镜头离眼睛远一点,这样可以一边观察纸一边观察镜头中的色彩,一点发黄都没有的apo lanthar镜头是没有的,如同大多数早期菜斯生产的镜头一样,或多或少时有轻微的偏黄倾向的,只要肉眼这样对比不是很明显,那么这支镜头就是非常好的了,其他的检测如同普通的二手镜头。
3. 传奇
最具有传奇魅力的镜头恐怕要属于那些在大师手中建功立业的家什。大多数传奇故事主要诞生在大画幅,准确地说是810那种大画幅的时代。那是大多数我们倾慕的绝顶的大师们的天下。黑白摄影自从亚当斯,威斯顿们的时代发展到巅峰就没有什么进步了,甚至与现代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给黑白摄影带来什么好处,tmax胶片尽管更加锐利和细腻,但是高光溢出明显,乳剂层的变薄提高了锐度,却降低了传统黑白摄影的弹性,光学上,由于彩色摄影的出现,光学技术多年的发展都是围绕彩色摄影发展,技术进步主要应用在哪个方面,甚至有时候还削弱了以前的光学性能而迁就彩色的要求。
黑白时代的传奇镜头有很多,有些即便是在今天这种彩色摄影的年代也能很好的提供一流的影像。最为受人关注的推崇的,主要有GOERZ DAGOR Gloden,kodak WA ektar,zeiss Series V Protarr,apo artar等等。
大画幅中,特别是810-20×24这一段中,dagor是最受关注的,和他设计的初衷不同,大多数人都没有将它作为一支广角镜头而是把它作为一支适用能力宽广的标准镜头使用,尽管从165f8的wa dagor就能够让810使用了,但绝大多数的人都对12in,19in这样的焦距感兴趣,尽管他们只使用了810,并不一定需要19in dagor那接近一米的像场。有趣的是亚当斯在他的绝大多数生涯中使用了多支dagor镜头,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从今天的观点来看,dagor这样的镜头解像力和今天最好的同样焦距的镜头没有什么直接的区别,在彩色摄影上色彩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在黑白影调上,dagor比今天的现代镜头更具有魅力。当然,并不是每一支goerz dagor都有这样的魅力,因为生产年代久远,能够保留到今天并且还拥有极好的摄影性能的镜头并不多见了,这部分镜头往往是那些极高档的作为特殊使用提供的镜头,他们超卓的做功和用料才保证了dagor神话的延续。在较小的画幅,比如45,这类的镜头机会不再有吸引力,这类画幅今天大多都以拍摄彩色反转片为主,现代的最新设计的那些镜头更能贴切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在810甚至更大的画幅中,黑白摄影几乎是唯一的主题,在这里,dagor显得更有意义,因为他专有的特色和个性都是为黑白摄影所设计,高级的工艺能让他表现更加出色。在11*14,12*20,20*24这些稀有的极大画幅中,dagor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最让现代摄影者迷惑的是zeiss Series V Protarr镜头,他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反差低,暗角明显,解像力不够,色彩软……等等,放到810以上的相机,这些疑惑就不再存在了,首先不需要放大,那么这种简单的两片两组的镜头在小光圈下提供的影像已经远超眼睛可以分辨的极限,非常巨大的像场是现在选择11*14,12*20这类超大画幅广角镜头的唯一可能的选择,因此他们的地位是很独特的,这是无法评论好坏的,毕竟他们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神话中的镜头大多都对应一个相应的画幅,和摄影类别,离开这些基础,神化将不会继续存在。比如在3,40年代,柯达的ektar 203mmf7.7属于典型的神化镜头,配置在格莱菲上的这支镜头能够比以往的镜头成像更加的“sharp”鬼佬的原话,因此获得使用者的一致推崇,而实际上这支镜头结构是artar结构,像圈小,勉强能够在最小光圈的时候覆盖57,但他解像力很高(和现代镜头比较也算很高的),反差也很大,色彩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并不如何理想,但在黑白上却非常出色,尤其善于勾画轮廓表现线条,后来的各种焦距的apo artar一样的有着这样的品质。都同样属于神话中的角色。
Kodak w/a ektar也是一样的处境,作为极其经典的topogon结构,他有着很理想的性能,尤其是用于810画幅的190和250,250甚至可以给11*14使用,它们都是那一时期独特的超广角镜头,独有的性能是他们高处神坛的理由。
4. 灭神
神话故事既然有开端,自然也有落幕,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比较缥缈,难于辨别。对于现在使用大画幅的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所有的神话镜头都不是必须的,甚至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绝大多数神话镜头都是很古老的年代制造的,经历久远的年代,无数使用者及其自然界的折磨,到了我们手中的时候,这些比我们爷爷辈年龄更大的镜头还能发挥出多少当初制造神话的能力来?鬼佬常常在自己说不清楚的时候用魔力一词来描述那种感觉,对于大多数对神话镜头的倾向都是人的心魔作祟。
广告界的往往会信誓旦旦的给你推荐仙娜或者罗敦斯德的镜头,因为他们被这些镜头在广告摄影上的表现所征服,或者由他的师长言传身教而来,他们相信他们所使用的东西就是最好的选择。而风光摄影家往往顶着坚固的linhof向你推荐施耐德的镜头,言之灼灼的指出施耐德有多么丰富的色彩,那将是最好的镜头等等,而那些孤独的810,或者更大的画幅的摄影者,一聊起镜头,往往则是那些古老的神秘的家伙,无一例外是像圈巨大,它们朝思梦想的终极镜头。不知道有几个后进者不会被这样的前辈们制造的神话所杀伤?
每一个神话镜头的背后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描述神话的人大多自己都可以忍受或者避免那种缺陷带来的困扰,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不是,当面对神话的美丽的一面自然能令人心旷神怡,而当面对缺陷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有平常的心态对待?因此,大多数神话类镜头都是毁誉参半的,接受与否还看对优点还是缺点更感兴趣。
5.新旧的迷思
买新的镜头还是二手镜头?相信玩大画幅的人很少不考虑这个问题,基本上,很少有人直接建议人选择二手镜头,大多数人都支持直接选购新镜头,对此我基本表示赞同。旧的镜头往往有很多隐藏的缺陷,并不容易被发现,和新镜头不同,旧镜头的交易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新镜头大多还有一段较短的时间由商家和厂家保证质量的回执时间,因此旧的镜头风险比较大。
从物理原则上来说,旧的镜头会有一些固有的问题。
1)快门不准确。
这多半出现在那些时间比较早的,使用超过3年以上的镜头,尤其对于那种制造时间超过2,30年以上的镜头尤其明显,摄影实际上对快门的准确性要求并不是特别的高,误差小于1/3档的时候基本很难察觉,大多数不准确的快门都可以通过保养调整来重新达到使用状态,少量的必须通过更换零件维修才能纠正这个问题了。
2)镜片花损。
使用过的镜头和没有使用过的镜头肯定不同,不管多么小心,大画幅镜头两端的表面都比较容易划伤,尽管比较细的镀膜划伤在实际的拍摄中不是能很明显的分辨,但这将会大大影响购买的心理。
3)霉
对于那些身处湿热地带的人来说,镜头发霉是一个难以逃避的噩梦,精于挑选镜头的行家都不愿买有发霉迹象的镜头,因为霉一旦出现,那就会生生不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飞快的长满整个镜面的,另外也需要小心所购买的镜头是被擦过霉的,比较早期的霉斑只会在镀膜上生长,擦去后并不明显,而且对成像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而已经生长到破坏玻璃表面的那种霉则足以宣布镜头报废。
4)有机物挥发
镜头使用的光圈,快门,快门的机构都会使用润滑油,几乎所有的润滑油都含有一些易于挥发的部分,这些部分往往是极易附着在玻璃或者镀膜表面的有些20年代生产的白头今天看上去似乎好象镀了膜的 ,那实际上并不是膜,而是长期积累在上面的挥发的有机物沉积。这是有害的,他肯定和照片的油润效果没有关系,我保证,并不是镜片上积累的油越多,你的照片就会越发油润,呵呵,玩笑话。
5)镜片脱胶,位置飘移
对于镜头成像损害最大的,就是镜片飘移,和镜片脱胶。镜片脱胶分为胶合镜片脱胶和镜片于镜筒壁脱胶,前者对镜头的杀伤力是绝对具有毁灭性的,而后者视严重程度尚属可以使用的范畴。镜片飘移主要是出现拆修过的镜头中,大多数镜头都不能依靠维修那点简易条件叨叨装配要求精度,拆过的镜头一般性能都会大幅下降。
有的时候,买二手镜头也是一个不错的打算,当符合下列条件的时候。
1)预算问题
钱少了只能想别的办法了,新的镜头买不起,就得当然也能考虑,二手市场上还是能淘到许多性能和新的相去无几的镜头,再说,新的你买回家用上几天不也是旧的了么,就当我先前就开始用了好多年了吧。
2)差价问题
一只差不多的镜头在新的和2手上的差价并不是太大,但有时候会遇到差价相当厉害的镜头,如果镜头成色好,完全可以考虑,比如花6000多买一只super angulon120和买一只新的super symmar xl110相比,120像场一样大,性能很接近,价格便宜太多了,当然值得考虑了。
3)新的停产了很久了
有的镜头没有办法,新的旧部生产了,你还必须要用,埃,惨啊。
有时一些极品镜头也是早早就停产了,想要拥有,只能从2手中寻找了。
4)熟悉出让者的使用情况
好多时候这类镜头竟是从朋友手中转让的,在比较熟悉那只镜头的使用情况保养状态的情况下,这种知根知底的镜头还是值得买二手的。
总体上来说,适当的考虑二手镜头会比较大幅度降低投入资金,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如何取舍往往是由上列的某些因素决定,谨慎的选择!
3.选择。
选择镜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推荐更是如此,使用者可能要求目的喜好等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广告摄影师更注重小场景的拍摄,镜头焦距中等,而建筑摄影师则将广角镜头作为最为标准的配置,风光摄影师挑剔镜头的体积和携带性。
不同的大画幅机器也有不同的镜头适应性,有的镜头在某些机器上是很难使用的,尽管他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如何构建自己适合的镜头族,我有两个配置的思路简易。
1)倍率配置法
一般将镜头等倍率配置于机器上,能够很方便于大画幅相机的使用,比如75,150,300,或者是58,110,210,400等等,当镜头出现倍率关系的时候,长焦距镜头的构图大致是相邻短焦距镜头的70%,比例固定,在45上如果再配合67或者69的后背,镜头的覆盖比例将会非常细致,几乎所有的焦距都能覆盖上。使用的时候更换镜头的规律基本一样,便于掌握。
2)0.7倍焦距法
这个配置相对而言比较密集,适合希望镜头族比较多的人,这个配置法也有上面配置法的优点,更换规律一致,比例易于掌握。
镜头的品牌选择,在大画幅中,基本没有什么德日之争,主要是因为日本镜头基本不够格来争什么,选择如果没有意外,基本都是在德国镜头中展开,除非在没有德国镜头可选的时候,日本镜头才勉强进入考虑。遵循风光施耐德,广告罗敦斯德的惯例,这样选择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实际上两家的产品非常接近,区别极其微小,就算乱选也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