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戴克法也被称为”棕色印相” ”范戴克棕色法”, 制作方法和配方类似蓝晒.
具体方法如下:

将以下药品用分别用100ML蒸馏水溶解:
A:柠檬酸铁氨 27g
B:酒石酸 4.5g
C:硝酸银 12g

混合:
1. A 100ml + B 100ml
2. 把 C 100ml 缓慢倒入上述混合溶液。
3. 混合后的溶液可能会产生沉淀,所以有必要把溶液过滤一下。

最后得到清澈的感光剂。

涂抹:买一个新的软毛刷。 一般一张4X5的底片,需要10滴感光剂。也可以根据喜好来增减。

显影:水。 和蓝晒一样。
定影:3% 硫代硫酸钠溶液。因为感光剂由银盐的关系,要用海波稀溶液来定影,最好不要超过30秒,因为海波也有漂白的作用。
水洗:用流水冲洗5到10分钟。
反差控制:在显影时,可在1升水中滴入5-10滴重铬酸钾饱和溶液(10%),以增强反差,可根据情况增减。

历史回顾:
19世纪中(注意,具体是1846年而不是一九几几年)人类有一项既非常可怕又非常重要的发明——硝化棉纤维。
在人们终于把硝酸硫酸这些可怕液体提纯到头的时候,发现它们几乎什么都能溶解,无论是金属还是岩石。若把脱脂棉放进去一会就没了踪影,蒸发后剩下一小团一小团的白色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具有极高的燃烧速度,非常危险而难以控制,如果用作炸药,威力比黑火药大两三倍。因为燃爆性能过强,初时,把硝化棉放在炮弹里试验,炮弹还没来得及出膛,炮膛就先炸掉了。
为了减缓燃烧速度,发明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例如用酒精和乙醚溶解硝化棉纤维。溶解之后得到了一种粘稠的透明液体,这种液体具有很高的附着特性,而且因为不含水分挥发得十分迅速,转瞬间就可以在物体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人们叫它火棉胶。火棉胶和硝化棉不同,火棉胶有着广泛的和平用途。例如,把火棉胶倾倒在伤员的伤口上,马上就能立即止血,以便把伤员转运后方医院。这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大规模火器,总是会造成大量伤亡的国际战场上,火棉胶的这个特效就很有用了——当然,因为火棉胶易燃易爆,这个倒霉的人千万不要再被燃烧的弹片碰着。
自此,由硝化棉衍生而来的化合物有了暴力和和平的两种前景。

1850年,伦敦的一位工艺雕刻师阿彻先生(Fredrick Scott Archer 1813 – 1857)改进了约翰.赫歇尔爵士(天呐,又是这个不务正业的超著名天文学家,请关注前几期相关文章)的氯化银玻璃法和尼埃普斯的蛋清玻璃法,大胆使用火棉胶于摄影工艺,集大成地发明了后世定义的湿版摄影法。
阿彻先生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湿版法操作虽然麻烦,但比起更早的达盖尔银版法,成本缩减为原有的1/12,曝光更快,影像清晰度也更高。于是,此后的近30年,湿版摄影一直统治着摄影界。在此期间,肖像摄影艺术得以迅猛发展。直到19世纪70年代,火棉胶湿版法才受到玻璃干版的竞争,并在1880年前后被工业生产的溴化银干片取代。
阿彻先生的湿版制作大致方法作者曾经讲过,而经过作者自己试验、定型使用的湿版制作流程简述如下:
玻璃要反复清洁,不得有油污,甚至要用碳酸钙把表面轻轻打磨一下。
将火棉胶液体里面混入碘化和溴化金属,倾倒在玻璃上摇匀形成一层均匀而透明的小麦色薄膜,再马上浸入7%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反应,在火棉胶表面就自然生成了可以感光的溴化银和碘化银。这时从银液里取出的玻璃片已经是一片均匀的乳白色的了,摄影所用的湿版制作大功告成。在暗房里红灯下把玻璃小心的装入片夹,就可以插在相机里曝光了。因为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被称为“湿版法”。

之后的显影过程更加奇妙,不妨笔者再赘述一下:
显影液有两种,其中一种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目的是用铁元素置换出金属银,但银是一种很不稳定的金属,为了加强显影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阿彻先生加入了酒精,白糖和白醋。再和呈现出淡蓝色美丽晶体的硫酸亚铁相混合,显影液就配好了。整个过程看起来很像是在勾兑某种美妙的鸡尾酒。显影液泼洒在曝光完成的玻璃上,十五秒不到映像就显现出来了,不过还只是乳白色玻璃上的灰灰的图像,看不太清楚。定影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的图像。
定影液也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氰化钾。把一瓶倒在暴过光的玻璃上瞬间就可以把没有经过光线照射的乳白色褪去而露出银色的影调来,定影效果十分显著。定过影的银子还又干净又漂亮。可是氰化钾这种超级可怕的溶液轻易动不得,这玩意只需一滴就能杀死一大群人。幸好,上帝指派神奇的赫歇尔爵士发明了另一种温和的定影药剂——硫代硫酸钠,以取代那种烈性毒药。硫代硫酸钠可以很慢的让乳白色如流水般慢慢褪去,留下闪亮的银色图像。
把一张湿版照片衬着黑底,美丽的银色映像活灵活现,那具有底片密度的影调细腻无比;衬着白底,又能得到一张负片。一举两得,既有照片又有底片,湿版摄影就如此神奇之至。

作者在这里简述湿版的制作过程时显得轻松随意,其实作者在摸索这些工艺流程的时候,十分艰苦,万分谨慎。高精确度的天平和各种计量器、温度计时刻放在手边。暗房兼配药室里,书架上面排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和量杯。知道的,作者是摄影师;不知道的,以为作者是药剂师、化学实验师,甚至巫师术士。作者也可以像《天下无贼》里黎叔那样自言自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作者之所以在试验湿版各种配方,在摄影和制作时极度小心谨慎,除了工艺复杂、极易失手之外,更主要的是湿版摄影离不开火棉胶,有时也少不了氰化钾,甚至难免得与硝化棉打交道, 这些都是极端危险的化学药品。从这一点来看,湿版摄影师简直就是坐在火药箱上照相。从摄影发展历史上来看,19世纪的摄影师几乎每一个都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从19世纪中期欧洲的化学家们发明了硝化棉迄,整个世界随之改观。从硝化棉到硝酸甘油,产生了著名的炸药专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现在全世界的军火工业和和平使用爆破技术统统得益于诺贝尔先生的发明。而从硝化棉到火棉胶,则产生了湿版摄影,全世界的摄影,从湿版技术到胶卷技术,再延展到数码技术,都无一不师出湿版摄影技术之门。诺贝尔的炸药发明事业刚刚开始,就牺牲了他的胞弟和五个亲密助手,而湿版摄影术危险的存在也无时不刻。可以这样说,炸药-硝化棉和火棉胶在湿版摄影的玻璃片上既记录了牺牲者的魅影,又记录了摄影文化为人类救死扶伤、救赎灵魂的造福之路。

果壳科技范戴克棕印像举例

一德国同学的范戴克棕工作流

Emulsion:

A. 24 gr Eisen-III-Ammoniumcitrat (braun) auf 88ml destilliertem Wasser
B. 04 gr Weinsäure auf 88ml destiliertem Wasser
C. 10 gr Silbernitrat auf 88ml destiliertem Wasser

Verarbeitung:

1. Entwickeln: Destiliertes Wasser mit etwas Zitronensäure, Zeit = nach Sicht.
2. Zwischenwässerung: Leitungswasser mit etwas Zitronensäure = ca. 2′.
3. Fixierbad: Thiosulfat 15%, etwas Natriumbikarbonat = ca. 20″ – 1′.
4. Wässerung 01: unter fließendem Wasser für 3′.
5. Wässerung 02: 3 Minuten in 2% iger Natriumsulfitlösung.
6. Wässerung 03: 10′ Minuten in fließendem Leitungswasser oder
7. 10 mal je 1′ mit 1Ltr Wasser bei ständiger Bewegung in der Schale.

Etwas Natriumbikarbonat = 2gr/Ltr.
Etwas Zitronensäure = 1 Schnapsglas. 🙂

Temperatur der Lösungen und des Wassers 17° – 25°C.

Trocknen zwischen Haushaltspapier unter einem Stapel Bücher, 4x für 2 Stunden, dabei Papier jeweils erneuern, anschließend lose liegend für 24 Stunden austrocknen.
Oder auf Rahmen mit Fliegendraht.